新闻动态

教育学院9项科研成果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部门: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1-09-30 15:49:49      访问次数:246

近期,教育部公布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我院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二等奖

获奖教师:张应强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名称:《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

成果等级:二等奖

成果简介:21世纪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趋势和新特点,对大学教育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颠覆性挑战,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四大关键因素是:批判性思维是基础;学习能力是关键;知识迁移和建构能力是重点;全球胜任力是价值观体现。培养适应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新趋势的大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知识能力结构、大学教学组织、教育评价制度以及课程内容结构的全方位重大变革。





获奖教师:刘徽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名称:《“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

成果等级:二等奖

成果简介:本文阐述了在时代转型背景下,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之根本在于转变教学目标,通过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不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因此,大概念对于推进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围绕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由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关键步骤构成。





三等奖

著作类:

获奖教师:眭依凡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名称:《论大学》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论大学》系《中国当代教育学家文库》入选专著,是我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眭依凡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结晶。本书包括论大学理性、论大学文化、论人才培养、论大学治理、论大学校长、论教师教育、论研究生教育、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教育理念等九个专题,系统梳理了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变革历程,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大学发展成就及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并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和做法,提出了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及进一步深化大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理路,对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获奖教师:徐小洲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名称: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legislation in China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本书试图紧扣国内外教育变革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比较视野、变革思维与时间维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政策与法规演变历程。作者在剖析中国教育政策与法规价值理念和基本框架基础上,剖析中国教育政策优化与法制完善的重要举措,阐释中国教育国际化、民办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重大政策,概括中国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勾勒中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图景与焦点,对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教师:韩双淼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名称:《博弈中的平衡:政策试验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政策试验是中国改革创新与治理创新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政策工具。聚焦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试验试点现象,本书提出了政策试验引发政策变迁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指出现存制度框架下精英驱动的政策试验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机制。依托文献研究和精英访谈,通过对四个历时性个案的还原,本书提炼出政策试验过程中国家与大学的互动情景和基本模式,以及由此所限定或开拓的改革方向和创新空间,并且概括出国家教育政策通过试点方式渐进调整的一般过程。就此而言,本书既是政策试验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研究,同时为理解国家-大学利益博弈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论文类:

获奖教师:阚阅 周谷平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结构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本成果发表于《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本文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而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要求。供给侧结构改革既与要素供给等内生变量有关,也受到制度、政策因素等外生变量影响。结构改革的驱动力量在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寻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才能有效

应对发展动力转换面临的挑战,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获奖教师:孙元涛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名称:《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觉与话语体系建构》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发表于《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文章认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获奖教师:王树涛 顾建民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名称:《国际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与趋势》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本研究探究了当前国际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趋势,结果发现,量化和质性等实证研究方法是近十年被应用最多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调查、访谈等一手资料的收集,纵向资料收集方法越来越受推崇。量化推断统计和质性扎根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而哲学思辨的应用比例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量化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迭代,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科学化但去复杂化的趋势。基础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研究参与者的异质性在增强,大学之外的机构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这为我国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向与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决策咨询类:

成果类型:决策咨询报告

成果名称:《建议在13个省区设立教育部直属高校》

成果等级:三等奖

成果简介



内容来源:科研与合作科

2021929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教育学院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