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教学行为的有限理性: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线上讲座顺利举行

部门: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0-07-22 19:47:52      访问次数:284

720日下午,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第14Seminar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应邀作题为“教学行为的有限理性: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的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师生百余人参加,讲座由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刘正伟教授主持。



首先,丁钢教授指出了当前教育存在的2个问题:一是因材施教的观念被逐渐淡化,后工业社会依旧崇尚标准化思维;二是“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取得回报”的观念成为教师与学生发生教学行为的基本信仰。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而言,其成因涉及“教学行为是否存在有限理性”这一命题。

丁钢教授阐述并辨析了“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概念的内涵及区别。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具有“完全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经济理性人寻求最优;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不完全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寻求满意。丁钢教授列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对教学行为的理解与讨论之中。如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考虑最终结果,还以现状作为参照点。基于前景理论,家长对学业减负行为的选择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塞勒提出的“心理账户”理论也可用于解释相关教学行为。丁钢教授还运用平均人和一般人的经济学概念,检视教育标准化和成绩排名的问题,指出平均标准掩盖了个体在个性、认知、想法和情感上的差异。因此,近年来,过程性的能力评价逐渐兴起,以替代标准化的测试。

接着,丁钢教授以PISA测试后中英交换数学教师的项目为例,比较分析了上海“掌握教学”与英国“分层教学”的差异。在教学方式上,“掌握教学”以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学习者的信念为前提,采取一起慢慢教、小步前进的策略,帮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看似是布卢姆掌握教学的神话,实则与其背道而驰,尤其体现在固定速度的群体教学方式上。在教学理念上,努力学习取得回报的信仰根植于孩子的内心,造成课外补习盛行。此类教学将学生视作完全理性人,期望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忽视了学习个体的异质性。

丁钢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如何看待人的差异”和“如何看待教育过程公平”这两个根本问题。教育应当关注教学行为中的有限理性,从而尊重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化教学,不仅在于遵循教育教学的本质,也在于回应发展对于人才的多元需求。


内容来源 | 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

图文丨水鑫怡

2020721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教育学院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