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教育学院开展2019年“致远”计划印度海外社会实践

部门: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     日期:2019-11-19      访问次数:538

在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教育学院于1110日至17日开展了研究生赴印度社会实践项目。本次研究生海外实践活动是在今年10月至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和巴西利亚两度会晤并强调“要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拓宽双方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文明间的对话与了解”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密切中印教育合作和推进人文交流的生动写照。

 1110日,教育学院2019年“致远”计划印度海外社会实践正式启动。教育学院副院长阚阅教授和研究生教育科科长施晨辉老师带领9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印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海外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参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德里办事处(UNESCO New Delhi)、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印度国家教育规划与行政学院(NIEPA)以及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对印度教育的历史传统、制度体系、发展动向、政策变革以及中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等进行考察,主要目标是拓展和增强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及全球胜任力,深化“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背景下对印度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理解,扩大与“金砖国家”的教育交往与研究合作。


本次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团队第一站访问了印度国家教育规划与行政学院(NIEPA)。NIEPA由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设立,旨在为印度政府提供教育规划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并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为印度政府和教育机构培养高水平教育管理专业人才。NIEPA校长N.V. Varghese教授及相关系所、研究中心负责人向到访团队介绍了NIEPA的历史变革、部门设置、优先领域以及机构未来发展趋势,展示了印度教育治理体系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领导力培养相关实践,并解读了印度国家层面最新的教育政策——《2019年印度教育政策》。

实践团队的第二站来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组。教育组负责人孙美幸女士接待了社会实践团队,并介绍了当前印度的经济、社会、教育现状以及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印教育交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等。她指出,在今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两次会晤后,中印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双方尚未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学者对印度的研究集中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领域,而对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为此,她鼓励中国学生赴印度开展短期和长期交流,加强对印度教育的更深层次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德里办事处是本次实践团队活动的第三站。教科文组织新德里办事处教育项目官员Humaa Masood女士通过图文影像资料介绍了该地区办事处在不丹、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六国开展的相关活动,并着重阐述在教育领域通过开展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援助、协助课程开发、举行区域/次区域的国际会议等方式帮助南亚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情况。社会实践团队还参访了该地区办事处文化部门、社会科学部门、自然科学部门、信息与传播部门等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及实习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实践团队还应教科文组织新德里办事处的邀请,观看了印度喀拉拉邦非物质文化遗产Kudiyattam的艺术表演。



活动最后一站,师生一行来到印度高等学府中地位最高和影响最大的大学——德里大学,访问了德里大学阿查亚·纳兰德拉·德夫学院(ANDC)以及ANDC inStart基金会,并参观了德里大学南北两个校区。ANDC院长Ravi Toteja教授、ANDC inStart基金会主席Amit Garg博士等对团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就ANDC学院发展概况以及ANDC inStart基金会等进行介绍,积极寻求与我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领域合作的契合点。团队一行还访问德里大学跨院系的集群创新中心(CIC),与该中心教授进行座谈,并参观中心学生创新作品和成果展。


访印期间,教育学院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团队还参访了印度国家博物馆、印度门、胡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等文化机构及文化遗产,增强对印度独特历史文化的理解。

本次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项目是教育学院首次获批和实施的学校党委研工部“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项目,也是教育学院首度在印度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此访开拓了教育学院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展示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的精神风貌,并密切和深化了教育学院与印度相关机构的友好合作关系。


教育学院

/徐冰娜

/朱雪莉

20191119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教育学院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