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杨华昕:温润如玉,以梦为马――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专访

部门:教育学院中文网      日期:2019-01-14 22:37:59      访问次数:2353

       杨华昕,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目前已入选浙江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赴云南景东支教一年后,将去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攻读研究生。

       第九届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2018年全国学联主席团领导力培训计划学员,中华志愿者协会成员,曾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获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社会工作奖学金等荣誉;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国家二级裁判员,曾获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男团季军、mini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男单亚军等荣誉;学业排名前9%,两次获学业二等奖学金、不动产基金奖学金、梁广榕奖学金等;任浙江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景东分团团长,本科毕业后赴云南景东支教一年。


       第一眼见到杨华昕学长,难以将面前的人和“传说”中的风云人物联系起来,与印象里严肃而沉稳的学生会主席形象不同,生活中的他有着温和的笑容,谦逊的谈吐,言辞风趣,态度真诚,用“温润如玉”一词形容再贴切不过。而在沉静低调的行事风格背后,却是一路成长进阶、披荆斩棘,才收获了令人瞩目的光芒。


热血球手,心系家国

       作为一名体育特长生,杨华昕直言:“乒乓球是热爱,也是永远的伙伴。”6岁开始学习乒乓球,怀揣着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至今已然16年,现为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国家二级裁判员,获得奖牌和奖杯无数。回顾和乒乓球相伴的点点滴滴,练球的劳累和艰辛不仅锻炼了强健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不怕吃苦、顽强奋进的品质,让他坚持着“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

       他笑着打趣道:“虽然已经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但为国争光的信念却从未改变。”在进入浙大后,他慢慢体会到实现为国为民价值的路径不止一条,在日常专业的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专业排名前9%,立项完成SRTP《基于竞技效益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博弈模型研究》,也协助导师进行中国乒乓球女队对阵日本队比赛数据分析,为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备战出一份力,还前往亚太联合组织参观学习,完成校级优秀论文《基于亚洲理工大学浅析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同时,他也从未忘记一名运动员的身份,履行体育责任,做体育文化的代言人,代表学校前往匈牙利、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为当地的乒乓球项目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乒乓球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展现新时代浙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2.jpg

       乒乓球还带来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让他愿意主动投身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在祖国西部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我觉得值得。”每个字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正值年少,青年不只有勇立潮头的梦想,还应有身先士卒的情怀。他想带着这种精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书写独特的青春,发光发热。


全心全意,服务为你

       如果说,乒乓球可以用“热爱”来形容,那么学生工作,对杨华昕而言就是“坚守”。一年院学生会主席团的经验、两年校学生会主席团的历练、四年学生会组织的坚守,让他坚信学生会的本职工作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并且身体力行。

3.jpg

       担任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以来,做好服务工作,在新生入校时他组织113名同学参加迎新工作,让学弟学妹一入校就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搭建与学校各个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联合后勤部门将爱心伞项目推动落实,投放 50台智能伞架,1700把爱心伞,努力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雨天感受到温暖。

       他分管校学生会文化体育阵地时,以“打造文体精品、缤纷校园生活”为出发点,深度参与四次学生节活动:统筹负责了18、19年新年狂欢夜,在校内外和线上线下均引发广泛关注,活动现场吸引校内外师生均超过2万人,线上系列宣传报道累计阅读量逾10万人次,网络直播的关注人数超过100万;积极推进全校阳光体育进程,牵头创办“浙江大学第一届学生体育嘉年华”,辐射范围由紫金港拓展到了西溪、玉泉、紫金港三个校区;组织“奥运冠军进浙大”、造船大赛等近20余项子活动的召开,为近万名浙大学子提供了展现运动技能和竞技风采的舞台……

       被问到活动筹备背后的艰辛时,他只是笑笑,似乎与结果比起来,前期的辛酸和汗水都不那么重要。

4.jpg


路在脚下,爱在心里

       身兼校学生会主席、运动员和大四学生等身份,杨华昕的时间表也格外满当,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小时数已近400小时。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成员,曾前往北京参加国际乒联残疾人公开赛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前往震中北川,参加大学生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五次投身西部社会实践,三次前往浙大第二故乡湄潭,带领同学们重走西迁路,撰写论文《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拍摄纪录片《重走西迁路 感悟求是魂》,号召更多同学建设第二故乡;一次前往贵州台江,牵头策划了原创扶贫歌曲《倾听大山的声音》,让更多人关心西部教育、关注西部发展;联合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景东团组织策划了研支团-乒乓球队向景东县捐赠体育物资,筹集善款和物资共计价值近3万元……

      大学期间,杨华昕获得了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和3篇优秀论文等荣誉,他所在团队也两次获得校十佳社会实践团队。谈起这些,他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句话来概括,认为书本和课堂中的知识,要和国情民情结合起来,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用处。

6.jpg

       谈及此,看着这些履历,忍不住问出那句:“忙吗?”然而,相比于“忙碌”,杨华昕更愿意用“充实”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把这些都作为历练和考验,以行动诠释了何为青年的表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讲起四年来最为印象深刻的事,杨华昕提起了成为中共党员的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后,他参加了16场学习会,中央宣讲团到浙大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时,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号召浙大学子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践行青春;在基层党支部会议上,他进行了主题微党课“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前行体育梦”分享,还组织班级党史知识竞赛等。他还加入了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7.jpg

       身为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他也表示,思想引领是学生会组织的重中之重,必须鼓励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我修行,为社会和祖国贡献青春力量。为此,他深化打造学生会公众号“浙言”专栏,在重大活动和关键节点上发声亮剑:在国庆给祖国送上青年祝福;在DG辱华事件发生后主动出击,撰文维护祖国形象不容侵犯;发起对程开甲学长的追思以及于子三、费巩等烈士的祭奠活动,向广大求是学子发出勤勉钻研、报效祖国的倡议……

8.jpg

     “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他愿以这句话与求是学子共勉,时刻铭记以党员身份发挥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吹响奋进的号角。


感恩教院,知恩于行

      “我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从大一开始就住在西溪,和学院老师、同学们的相处时间更长,感情也格外深厚。”采访的最后,提起明年六月即将毕业,他感触良多,尽是不舍。在浙大的四年,也是和教院相伴的四年,他由衷地表示,点滴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学院和体育学系的支持和培养。“学院领导和老师都尽职尽责、亲切耐心,凡事都为我们着想,这是每位教院学子都能感受到的。”此外,他还在学院党支部认识许多学长学姐,其中不乏优秀的榜样,给予他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帮助。融洽的师生关系、相互扶持的同学情谊,都是四年来珍贵的记忆。

       提起教院,他用“感恩”一词概括内心的感情,不仅因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更因为在教育学院学习的经历,会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初心和动力。“借此机会,我也想感谢教育学院每位老师、同学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这些我铭记在心,唯有努力奋斗,以回报学院的培养!”

       9.jpg

      

       采访中,杨华昕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青春”。作为教院学生,他踏实进取,做教育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浙大学子,他不负使命,做浙大文化的引领者;作为新时代的栋梁,他担当在先,奉献在前,要让求是精神在最需要人才的祖国西部生根发芽……成为“榜样”的进阶之路,从来都不曾平坦,而是一路荆棘、一路艰险,而他温润中暗含执着,沉静中积蓄力量,紧跟时代,奋发有为,做勇立潮头的当代青年,向着星辰大海勇敢进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风华正茂,且歌且行!



撰稿 / 童颖之

编辑 / 甄丹蕾

图片 / 杨华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团委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会

2019年1月14日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教育学院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